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相关内容

气候解决方案

奢侈还是必需?关于空调的五大问题

全球范围内,空调设备的数量已超过25亿台。

来自北非的干燥空气持续笼罩西欧,引发极端高温,对民众日常生活各方面造成重大影响。作为制冷设备的空调虽可有效帮助人们对抗热浪。然而,家用空调在瑞士和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同时也对气候和电力消耗产生了影响。

作者: Luigi Jorio
更多阅览 奢侈还是必需?关于空调的五大问题

相关内容

特朗普将瑞士一步步推向欧盟

新闻发布会上的瑞士经济部长和联邦主席。

此内容发布于 美国推行39%的新关税在瑞士引发震动。但这令那些主张与欧盟建立更紧密联系的人抖擞了精神;同时也确定了瑞士在安全政策方面会更加积极地向国际社会靠拢。这里是瑞士资讯swissinfo的分析。

更多阅览 特朗普将瑞士一步步推向欧盟
巴以战争爆发后,越来越多的国家表示愿意承认巴勒斯坦。

相关内容

瑞士为什么不承认巴勒斯坦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在中东冲突中确实扮演着一定的调停角色,但影响力和实际参与程度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尽管如此,瑞士将继续履行作为《日内瓦公约》保存国的职责,并在国际法框架下推动和平进程。

更多阅览 瑞士为什么不承认巴勒斯坦
2011年5月在日本发生福岛核泄露事件后不久,台湾核电站的员工们参加应急演习

相关内容

台湾重启核电投票意味着什么

此内容发布于 8月底台湾将就不久前被关闭的核电站是否应继续服役进行全民投票。这类与核能有关的投票往往是一种对长期风险的预测;在台湾,人们还要考虑到来自中国大陆的风险。

更多阅览 台湾重启核电投票意味着什么
瑞士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

相关内容

瑞士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

这里我们为你总结摘要瑞士媒体每周有关中国的报道,通过了解这个阿尔卑斯国家对中国相关的新闻,事件的见解与分析,让你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与中国相关的事件和热点话题,解读瑞士视角。

更多阅览 瑞士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
海外瑞士学校

相关内容

海外瑞士学校恐失本色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联邦削减开支的阴影笼罩着海外的瑞士学校。有些学校正为生存下去而苦苦挣扎,另一些则担心会丧失自身的“瑞士特性”。在它们的总部年会上,我们采访了几位忧心忡忡的校领导。

更多阅览 海外瑞士学校恐失本色
格律耶尔奶酪:今后对美国消费者来说恐将更贵?

相关内容

美国征收39%关税对瑞士经济意味着什么?

此内容发布于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宣布对瑞士出口商品征收39%关税,这项措施已于本周四(8月7日)正式生效。瑞士德语区公共广播公司SRF的经济记者解释了此举将对瑞士就业和经济繁荣带来哪些影响。

更多阅览 美国征收39%关税对瑞士经济意味着什么?
《时报》称,习近平已部署其军队做好2027年攻打台湾的准备,以实现“统一”。

相关内容

瑞士媒体:习近平2027年会攻打台湾吗?

此内容发布于 习近平已部署其军队做好2027年攻打台湾的准备,以实现“统一”;意大利发生华人黑帮之间的喋血事件,迫使当局加大反黑力度;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因涉嫌挪用寺院资产、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遭到中国多个国家机关联合调查。

更多阅览 瑞士媒体:习近平2027年会攻打台湾吗?

洛迦诺电影节将把荣誉金豹奖 (Pardo prize)颁发给成龙,以表彰其杰出职业生涯。电影节还将放映成龙的一些早期代表作,例如1983年的《A计划》(上图居中为成龙)。

相关内容

洛迦诺电影节的“中国情结”:中瑞文化外交的光影见证

此内容发布于 在瑞士与中国建交的75年间,中国电影始终是洛迦诺电影节的常客。从陈凯歌的《黄土地》到毕赣的《路边野餐》,那些后来深刻影响中国当代电影发展的作品与导演,往往是在洛迦诺首次与国际影评界见面。

更多阅览 洛迦诺电影节的“中国情结”:中瑞文化外交的光影见证
当今世界,核军备竞赛死灰复燃,裁军谈判频频搁浅,冷战遗留的核弹头仍高悬全球头顶。

相关内容

80年后:从广岛到日内瓦,全球禁止核武器的斗争 

此内容发布于 在广岛遭受毁灭性核打击80年后,全球在核武器上的开支正急剧攀升。那么80年过去,核裁军为何裹足不前,反而迎来新一轮核军备竞赛? 广岛的历史悲剧是否已被人遗忘?让我们听听一位幸存者的警示。

更多阅览 80年后:从广岛到日内瓦,全球禁止核武器的斗争 
罗马尼亚导演拉杜·裘德(Radu Jude)回归:他导演的无政府主义风格的《德古拉》,今年入围洛迦诺主竞赛单元。

相关内容

成龙亮相:洛迦诺电影节以黑色幽默回应现实

此内容发布于 今年,瑞士最重要的电影节-洛迦诺电影节-邀请中国知名电影人成龙作为荣誉嘉宾。电影节8月6日正式开幕,其展映内容旨在回应当今世界的脉动。

更多阅览 成龙亮相:洛迦诺电影节以黑色幽默回应现实
移民瑞士: 许多生活在瑞士的外国人一致认为瑞士给他们提供了绝佳的生活环境。如这张照片所示,人们正在伯尔尼的阿勒(Aare)河中畅游。

相关内容

瑞士移民的亲身见证:感恩、自豪还是期望幻灭?

此内容发布于 尽管多数人认为瑞士的生活质量甚佳,发展机会也多,但融入的困境与各种失意亦是常态: 瑞士外国移民的现身说法反映了移民经历的多样性以及移民道路上常有的矛盾心态。

更多阅览 瑞士移民的亲身见证:感恩、自豪还是期望幻灭?
瑞士与美国之间仍需进一步谈判,才能改变目前将于8月7日生效的美国对瑞士商品征收39%关税的决定。

相关内容

瑞美商会:“我们将设法避免39%的关税”

此内容发布于 美国拟对瑞士商品征收39%关税,理由是对瑞400亿美元贸易逆差。瑞美商会CEO质疑该说法,指出其中黄金交易占比高且贸易整体平衡。他仍看好谈判前景,称有望在8月7日前达成协议,避免重税冲击。

更多阅览 瑞美商会:“我们将设法避免39%的关税”
原子弹爆炸数周后,一名战地记者站在广岛的废墟中。

相关内容

一位瑞士外交官二战时在日本的经历

此内容发布于 80年前,美国轰炸机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20多万人失去了生命,日本投降。瑞士驻日本特使卡米尔·戈尔热(Camille Gorgé)在他的回忆录中写下了这段往事,他的回忆录如今在日本也引起了轰动。

更多阅览 一位瑞士外交官二战时在日本的经历

相关内容

讨论
提问者: Dominique Soguel

基于近期发生的事件,遵守核协议,到底是风险更大,还是回报更多?

伊朗一直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却遭受多年的制裁,甚至遭到以色列的军事打击。与此同时,朝鲜则彻底无视所有规则,成功发展核武器,却几乎没有国家与之正面对抗。当遵守规则的国家落得更糟的局面,而违反规则者却能“得利避祸”,还有什么理由让任何一个国家愿意签署或信任核裁军协议?

2 留言
查看讨论

相关内容

特朗普撤援联合国,中国趁势填补权力真空

2018年11月,时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的乐玉成在日内瓦联合国人权理事会(Human Rights Council)上发言。

此内容发布于 据西方外交官透露,中国正加紧扩大其在联合国(UN)体系内的影响力,借助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对多边主义的轻视之机,更为积极地安插官员,并更强势地推进北京的议程。

更多阅览 特朗普撤援联合国,中国趁势填补权力真空
每年8月1日瑞士国庆,世界上最大的瑞士国旗(80x80米)都会出现在瑞士东部的Säntis山上。

相关内容

你知道瑞士的国旗是正方形的吗?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的特别之处体现在方方面面,拿他们的国旗来说就很独树一帜,瑞士的国旗不像其他国家的国旗是长方形的,而是正方形,而且无论那个边朝上,看起来都毫无区别。”瑞士的国旗上是一个大大的加号”,常常有人这样笑着这么说。

更多阅览 你知道瑞士的国旗是正方形的吗?
2014年8月1日,瑞士著名女演员Fabienne Penseyres在洛桑的官方庆典上扮演海蒂。

相关内容

瑞士人怎么庆祝他们的国庆节

此内容发布于 8月1日瑞士人庆祝国庆,但殊不知这一天并不是宪法规定的国庆日。在这一天有许多传统习俗,除了放烟花,还有国家领导人讲话、农家早午餐、露天音乐会和其他节目。

更多阅览 瑞士人怎么庆祝他们的国庆节
欧盟在中国眼中并非战略伙伴,而是美中博弈的棋子。

相关内容

瑞士媒体:欧洲什么时候才能认识到,不能相信中国

此内容发布于 中欧建交50周年中国主导召集峰会,口头上强调“互利合作”,但中欧关系正处于历史低谷;习近平在2025年5月下旬至6月初的“未露面”引发健康问题猜测,有传言他或许中风;台湾总统赖清德遭遇挫折,弹劾24名立委的尝试失败。

更多阅览 瑞士媒体:欧洲什么时候才能认识到,不能相信中国
瑞士国歌

相关内容

为什么那么多瑞士人不会唱国歌?

此内容发布于 这是诞生于一段不寻常的友谊,多次被人尝试替换但始终屹立不倒,却没有多少瑞士人能完整唱出歌词的一首歌。你能猜到这是什么歌吗?答案就是-瑞士国歌。

更多阅览 为什么那么多瑞士人不会唱国歌?
日内瓦湖清理活动中,志愿者在收集湖畔的塑料垃圾。

相关内容

塑料污染全球条约:日内瓦的最后一搏

此内容发布于 日内瓦正筹备举行最后一轮谈判,预计会议将达成一项全球塑料污染防治条约。上次谈判受挫“流产”,紧张局势一如往常……

更多阅览 塑料污染全球条约:日内瓦的最后一搏

阅读最长

观看最多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