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相关内容

瑞士外交

文化援助缩水,全球南方创意人才与瑞士软实力双双受挫

瑞士为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创意人士提供资金支持,使他们有机会在伯尔尼艺术馆(Kunsthalle)展示自己的作品。近期,加纳艺术家伊布拉希姆·马哈马(Ibrahim Mahama)的装置艺术展便借此得以实现。

瑞士等西方国家大幅削减对外援助,其中也包括对文化创意项目的资助。许多文化机构对此发出警告:这波削减带来的冲击,远不止于艺术界,将深远影响整个全球南方地区。

作者: Geraldine Wong Sak Hoi
更多阅览 文化援助缩水,全球南方创意人才与瑞士软实力双双受挫

相关内容

在瑞士自驾攻略:最堵的-圣哥达路段

心跳加快:圣哥达公路上的堵车让人心烦意乱。

此内容发布于 从国土面积上看,瑞士算是高速公路网最密集的国家之一,但是如果从瑞士北部驱车前往南部,都要经历圣哥达隧道前的大堵车,为解决这一交通问题,瑞士伤透了脑筋,但能解决问题的方案却没有找到。

更多阅览 在瑞士自驾攻略:最堵的-圣哥达路段
非洲正在崛起,令所有国家都想靠近

相关内容

非洲正在崛起,令所有国家都想靠近

此内容发布于 据预测到本世纪末,世界1/3的人口都将生活在非洲。因此非洲联盟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中国人总是将非洲人称之为“兄弟”,而瑞士在很早以前也开始在外交上向非洲靠拢。

更多阅览 非洲正在崛起,令所有国家都想靠近
瑞士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

相关内容

瑞士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

这里我们为你总结摘要瑞士媒体每周有关中国的报道,通过了解这个阿尔卑斯国家对中国相关的新闻,事件的见解与分析,让你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与中国相关的事件和热点话题,解读瑞士视角。

更多阅览 瑞士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
瑞士的研究人员在阿尔卑斯山脉地区的部分冰川上测试使用了光纤。图中,工作人员正在罗讷冰川(Rhonegletscher)上铺设光纤。

相关内容

冰川上的光纤电缆:自然灾害监测领域的新前沿

此内容发布于 光纤技术被瑞士等部分国家用于监测冰川内部变化,可有效预测山体滑坡与冰川崩塌等自然灾害。研究团队在瑞士冰川上铺设光纤电缆。与雷达等监测手段相比,光纤电缆具备显著优势。

更多阅览 冰川上的光纤电缆:自然灾害监测领域的新前沿
2022年10月,瑞士日内瓦大学医院(HUG)设立了疫苗接种中心,为民众接种第四剂新冠疫苗加强针,此为现场景象。

相关内容

不靠强制靠信任:瑞士如何化解疫苗接种犹豫

此内容发布于 随着全球麻疹病例激增,疫苗犹豫问题愈发引人担忧。眼下,各国政府都在努力提高疫苗接种率,而瑞士那套独具特色的一体化医疗体系表明:与其强压硬推,不如建立信任,效果更佳。

更多阅览 不靠强制靠信任:瑞士如何化解疫苗接种犹豫
中国外长王毅表示:中国不希望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中失败。

相关内容

瑞士媒体:中国外长说了实话:俄罗斯绝不能输!

此内容发布于 中国不希望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中失败,理由是这不符合中国的地缘战略利益;台湾民众开始为中国入侵台湾的战争做准备,台湾军队防御训练也让许多人感到不安;中国正陷入一场由政府主导的工业扩张引发的价格战危机。

更多阅览 瑞士媒体:中国外长说了实话:俄罗斯绝不能输!

2024年10月在洛桑召开的“乌克兰排雷行动会议”(Ukraine Mine Action Conference)期间,时任瑞士总统(右)维奥拉·安默赫德(Viola Amherd)与乌克兰总理(左)丹尼斯·什米哈尔(Denys Shmyhal)进行双边会晤。

相关内容

瑞士签署备受争议的乌克兰重建援助计划

此内容发布于 2025年7月10日,在罗马举行的“乌克兰重建会议”期间,瑞士与乌克兰签署了一项双边协议。该协议包含涉及瑞士企业参与乌克兰重建的具有约束力的合同,并因此广受争议。

更多阅览 瑞士签署备受争议的乌克兰重建援助计划
在尼泊尔大选中,一位80岁的老妇展示她大拇指,显示她投了票。

相关内容

民主真的能带来和平吗?

此内容发布于 现在出现一种潮流,专制国家的数量在增多,民主国家的数量在减少,有关民主能带来和平的说法受到挑战,我们采访了相关专家,听他们怎么分析。

更多阅览 民主真的能带来和平吗?
瑞士气候变暖的速度是全球平均升温速度的两倍。

相关内容

瑞士为何跻身世界十大升温最快国家之列

此内容发布于 在气候变化方面,欧洲的变暖现象最为严重,瑞士则凭借迅猛的升温速度跻身最热国家之列。这一现象背后隐藏多重诱因。专家认为,瑞士的气温在未来还将持续上升,而调整行动则迫在眉睫。

更多阅览 瑞士为何跻身世界十大升温最快国家之列
观点

相关内容

瑞士与斡旋:中立有助于和平吗?

此内容发布于 众所周知,瑞士是个中立国,而并不太为人所知的是瑞士还是一个擅于斡旋的国家,很多人以为中立是斡旋的前提,然而专家说这两者之间并不无因果关系。

更多阅览 瑞士与斡旋:中立有助于和平吗?
白鸽往往意喻着和平。在与西方关系紧张之际,由中国与近20个立场相近的国家携手建立的国际调解院能否说服更多国家参与,仍然有待观察。

相关内容

中国调解国际争端的宏愿凸显西方与其他国家间的分歧

此内容发布于 虽然瑞士出席由中国牵头主导的全球调解机构的启动仪式为其增添了些许分量与公信,但这一由中国联同近20个立场相近国家共同发起的倡议,究竟会被视为遏制国际冲突与争端的突破性成就,还是削弱西方竞争对手影响力的手腕,外界依然存在诸多质疑。

更多阅览 中国调解国际争端的宏愿凸显西方与其他国家间的分歧

相关内容

讨论
提问者: Giannis Mavris

您如何看待自己所在大洲的未来?

有些大洲似乎承载着未来的希望-它们的发展态势持续向好。但现实情况究竟如何?

查看讨论

相关内容

到瑞士去-不滑雪还可以避暑

虽久负滑雪胜地的美名,瑞士却不得不面对低海拔地区已无稳定雪源的窘境

此内容发布于 气候变迁令瑞士的中低海拔滑雪场失去了立身之本,纷纷转型的瑞士山地度假胜地将目光对准了夏季。

更多阅览 到瑞士去-不滑雪还可以避暑
把一个没有爸爸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是自私的行为吗?

相关内容

为什么瑞士女性要远渡重洋寻求精子捐献

此内容发布于 不结婚就不能当妈妈?瑞士辅助生育法规定,单身女性不能接受捐献精子,这迫使许多女性要到国外去寻求人工受孕服务。现在瑞士政府在考虑修改相关法律,但瑞士的意识形态是:孩子有权知道自己的身世,所以瑞士将会继续禁止匿名捐精或捐卵。

更多阅览 为什么瑞士女性要远渡重洋寻求精子捐献
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一座滑雪缆车设施因永久冻土融化而出现裂缝。

相关内容

缆车不稳,山屋告急?瑞士科学家用太阳能“冻住地基”

此内容发布于 随着永久冻土的加速融化,山地地貌正在改变,铁路、道路、缆车和建筑正面临不同程度的风险。瑞士科学家正在尝试用一项太阳能驱动的冷却系统,为山区基础设施“稳住阵脚”。

更多阅览 缆车不稳,山屋告急?瑞士科学家用太阳能“冻住地基”
特朗普想打击中国,但毁的是(美国人的)圣诞节。

相关内容

瑞士媒体:拉布布玩偶凸显特朗普对华政策之败笔

此内容发布于 风行全球且原本毫无政治性的拉布布玩偶无意间被特朗发起的对中国贸易战赋予了战略性意义;达赖喇嘛90岁生日临近之际,他强调不接受中国对其继任者的任命施加任何影响;中欧贸易争端升级,中国对白兰地征收反倾销关税。

更多阅览 瑞士媒体:拉布布玩偶凸显特朗普对华政策之败笔
萨莎·卢乔尼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2025年5月,84%的聊天机器人请求由环境足迹完全不透明的模型处理,其中也包括OpenAI。

相关内容

“人工智能巨头在隐藏其环境足迹”

此内容发布于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伴随着尚未充分揭示的环境成本。在日内瓦“人工智能惠及人类”(AI for Good)峰会召开前夕,专注于人工智能生态足迹的研究员萨莎·卢乔尼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她的批评。

更多阅览 “人工智能巨头在隐藏其环境足迹”
从巴塞尔会展大厦(Messeturm)的顶层俯瞰这座投资者已不再钟情的城市。

相关内容

住房短缺是许多城市的问题

此内容发布于 虽然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悄悄降温,但瑞士的房地产却高温不下,许多人开始抱怨房价及租金的上涨,让我们放眼国际,看看热点城市的政府之手都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更多阅览 住房短缺是许多城市的问题
餐饮业是瑞士经济中最依赖外国劳动力的行业之一(示意图)。

相关内容

瑞士四成居民有移民背景-他们都是些什么人?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约四成人口有移民背景,这一高比例在全球范围内位居前列。尽管瑞士庇护制度常引人关注,但数据显示,真正通过庇护身份定居的人只占少数,而绝大多数移民是为工作而来的欧洲人。

更多阅览 瑞士四成居民有移民背景-他们都是些什么人?

阅读最长

观看最多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